/Young书房/
共读荟
独脚戏//
老艺人表演传统独脚戏
海派
什么是独脚戏?
独脚戏发源并流行于江,浙,沪一带,作为滑稽表演的一个门类,以其平易,活泼,亲民的艺术风格,丰富的娱乐功能,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质的曲艺瑰宝。
历经近百年的发展,独脚戏成为上海市民文化生活中一项重要娱乐方式。几代独脚戏演员,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令人捧腹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欢笑,并通过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维度地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变迁。它们以诙谐的方言、夸张的演出和贴近生活的题材,映照出上海人独特的处世智慧与生活哲学。
展开剩余84%1958年《七十二家房客》说明书
封面由戴敦邦绘制
“笑一笑十年少”,滑稽戏与独脚戏,作为上海本土曲艺的代表,不仅是舞台上的笑声源泉,更是上海市民精神生活的生动写照。在弄堂里、石库门间,《七十二家房客》讲述着市井小民的酸甜苦辣,既讽刺社会百态,又透露出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明与韧劲。嬉笑怒骂间,将上海人的幽默、自嘲与乐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舞台的幕布又一次落下,观众带着笑容离开剧场,他们的笑容中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或许这就是海派幽默最动人的表达:在世俗中见高雅,在笑声中藏智慧,在包容中显品格。
活动内容
滑稽戏与独脚戏曾是老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精神慰藉,也是新上海人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尽管如今娱乐方式多元,但它们仍深深扎根于上海人的记忆里,成为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次活动将通过王汝刚老师的现场分享,带领读者领略海派文化的笑与韵,它既能让你笑得岔气,也能让你在笑声中,体味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活动嘉宾
王汝刚
国家非物质文化项目独脚戏、滑稽戏传承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
他是上海滩“初代网红”,是广播电台里家喻户晓的“滑稽王小毛”,他带领《七十二家房客》走出国门,让海派滑稽挑动异国观众的欢笑神经。他在舞台上演绎人生百态,也在台下肩负起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完成滑稽戏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13:30-15:00
/活动地点/
杨浦区图书馆总馆(长海路366号)
二楼 报告厅
/参与方式/
报名成功后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并按时参加
/注意事项/
本活动签到时间为当日13:00-13:30
请读者在该时间段内签到入馆
活动开始15分钟后停止入场
/精彩福利/
本次活动设有现场互动环节,参与互动的读者将会获得《闲话上海·海上有大家》赠书一册。
延伸阅读
《闲话上海》
王汝刚 口述
《新闻坊》栏目组 整理
上海大学出版社
K295.1-49/1137
内容简介
《闲话上海》撷取《新闻坊》栏目之《闲话上海》四十多集的精彩内容,并以通俗易懂的沪语表达方式呈现,并结合当下的新闻热点、勾连上海人的美好回忆和集体记忆。专栏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汝刚担任嘉宾主持,在吴侬软语间传播上海方言,于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美德和民风民俗,续写上海这座城市的海派文化脉络。
《海上有大家》
《新闻坊》栏目组 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I253/1433-3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以《闲话上海·阿王拜年》节目组(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嘉宾主持)2018年至今的访谈整理为内容底本,收录了以沪上家喻户晓的王文娟、陈佩秋、朱逢博、乔榛、徐根宝等绘画界、文艺界、体育界40位“大家”的故事,内容涵盖名家简介、栏目访谈纪实、编导手记、友人评论纪念等,浓缩见证大家的风采以及节目编导的艺术情怀,全书图文并茂,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与海派风范。
数字资源
发布于:北京市国元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