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原本在先进军事技术领域,家底子还是很厚的,尤其是新理念军事技术方面有不少前瞻性成果。但是最近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无疑对俄罗斯的军工业是一记重击-俄罗斯的微波武器研发受挫。
根据乌克兰媒体《国防快报》在7月23日的报道,经过10年研发的“狂怒”微波武器系统以失败告终,其原型样车被送入莫斯科附近著名的库宾卡装甲博物馆展示。这意味着,俄罗斯终于承认用微波反无人机这条路,彻底失败了。
俄微波武器研发折戟沉沙
乌克兰媒体《国防快报》于7月23日报道,俄罗斯历经10年研发的“狂怒”微波武器系统宣告失败,其原型样车被送往莫斯科附近著名的库宾卡装甲博物馆进行展示。这一举动等同于俄罗斯公开承认,在利用微波反无人机这条道路上,他们已彻底失败。
展开剩余84%微波武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定向发射高功率电磁脉冲,利用工作在1 - 300GHz、辐射功率为数十吉瓦的高能微波脉冲,来摧毁电子器件、电路和传感器等。在反无人机领域,微波武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目前该领域尚处于应用早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俄罗斯对微波武器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精力,“狂怒”微波武器系统承载着他们在反无人机技术上的期望。但从结果来看,现实是残酷的。
研发过程中必然遭遇了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一方面,微波武器存在能量密度与定向性难题。简单来讲,就是如何聚集足够强大的能量,以烧穿目标,同时还要确保能够精确锁定目标,这一原理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部分工作原理类似,需要极高的技术精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系统体积与能源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电池技术和电容技术的提升。在这两项关键技术上,俄罗斯或许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导致“狂怒”微波武器系统最终失败。
中国微波武器大放异彩
与俄罗斯的研发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微波武器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仅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就有多款国产微波武器系统精彩亮相,展现出中国在该领域的雄厚实力。
首先是“飓风2000”微波武器系统,它安装在8×8轻型装甲车底盘上,采用大型平面阵列组成,并配有小型旋转雷达,主要用于目标探测和跟踪,非常适合野战机动伴随防空。其机动性强,能够在复杂的野战环境中快速部署,为部队提供及时的防空保护,有效应对敌方无人机的威胁。
其次是“飓风3000”微波武器系统,安装在SX2400/2500系列8×8卡车上,同样采用平面阵列和雷达,只是规模更大一些,更适用于要地防空。该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探测和攻击能力,能够为重要区域构建起坚实的防空屏障,守护关键设施的安全。
在面对大规模无人机袭击时,“飓风3000”可以发挥其范围攻击的优势,对来袭无人机进行有效拦截。
还有FK - 4000车载高功率微波武器,也是安装在SX2400/2500系列卡车上。虽然关于国产微波武器技术水平的详细说明有限,但已知其有效作用距离达到了2000至3000米,峰值功率更是可以达到2GW,堪称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微波武器系统。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中国微波武器的强大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中俄差距缘何产生
从俄罗斯微波武器研发失败,而中国微波武器蓬勃发展的现状来看,双方在该领域已逐渐拉开差距。究其原因,技术积累和产业发展是两个关键因素。
在技术积累方面,中国在与微波武器相关的技术领域有着长期且深厚的沉淀。
例如在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上,中国不断钻研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与微波武器的能量聚集和定向锁定技术原理相通,中国在雷达技术上的突破,为微波武器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在电池技术和电容技术方面,中国也持续投入研发力量。电池技术的进步,能够为微波武器提供更持久、稳定的能源供应;电容技术的提升,则有助于提高微波武器的能量存储和释放效率。这些相关技术的协同发展,为中国微波武器的成功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发展层面,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迅猛发展,为微波武器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制造,再到系统集成,中国形成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产业体系。这使得中国在微波武器研发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先进的零部件,保障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中国微波武器在性能提升的同时,还具备了良好的性价比优势,更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反观俄罗斯,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可能相对滞后,产业体系也不够完善。在技术研发上,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在产业方面,缺乏强大的产业支撑,导致研发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产品,最终在微波武器研发竞赛中落后于中国。
俄罗斯微波武器研发的失败,凸显了其在该领域面临的困境。而中国微波武器的卓越表现,则展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微波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中国有望凭借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在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全球军事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信息来源:
乌克兰媒体报道
发布于:湖南省国元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