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三年,尽管俄罗斯在军事力量上名列前茅,却屡次遭到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无论是边境地区还是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都会成为这些无人机袭击的目标,震惊世界。
乌克兰通过频繁的无人机轰炸,不仅展示了这一新型武器的强大威力,同时也向全球发出了警告:如果各国不加紧发展反无人机技术,未来就可能面临像俄罗斯一样,屡次遭受袭击的局面。
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进步,它们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相较于传统军机,无人机的成本显著更低,并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一旦发动攻击,成群的无人机可以同时升空,进行集群式的饱和进攻。尽管俄罗斯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但应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无人机,仍显得捉襟见肘。就像一只猛兽面对一群迅速包围的敌人,纵然强大,也难免陷入困境。
展开剩余84%无人机的体型小,飞行高度低,速度慢,致使雷达系统很难有效发现它们。其隐蔽性极强,是无人机的一大优势。此外,无人机的机动性也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精心策划的袭击行动中。例如,近期乌克兰成功对俄罗斯5座重要军事机场实施袭击,摧毁了大量俄罗斯的轰炸机。这一行动的成功,得益于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事先埋伏了大量无人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AI)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未来将具备更强的自我分工、自动导航以及目标动态调整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作战效率。许多国家已经在研发AI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如中国、美国、以色列等。这些无人机凭借低成本、高密度和智能算法,极有可能成为现代空袭的新常态。
俄罗斯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任何军事强国都不能忽视无人机的威胁,必须加强无人机的防御措施。除了研发更先进的无人机攻击系统外,如何有效防御无人机的袭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的探测与跟踪
首先,想要应对无人机的攻击,必须先能够发现它们。要是连无人机的影像都无法捕捉到,又怎么谈得上防御呢?目前,探测无人机的技术手段包括雷达、空中预警系统、卫星侦察以及地面视觉侦查等。其中,雷达系统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工具。
消灭无人机的技术
一旦发现无人机,就需要采取措施消灭它们。这一过程可以分为硬杀伤与软杀伤两种方式。硬杀伤是指通过传统的武器系统,如防空导弹、高炮、激光武器等,直接摧毁无人机。而软杀伤则通过干扰、阻断、欺骗等方式,影响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使其偏离目标或自行坠毁,从而达到防御效果。
伪装与欺骗
除了直接消灭无人机外,另一种防御方式是通过伪装和欺骗,避免无人机找到攻击目标。通过隐藏、遮蔽、迷彩等手段,在光学、红外、声学和电子等方面对重要设施进行伪装,可以有效地减少无人机的攻击成功率。
激光武器在这些防御手段中,属于硬杀伤的一类。激光武器通过高能量光束精准打击敌方目标,从而摧毁其装备和电子元件。激光的优势之一便是其成本相对低廉: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单发费用高达数万美元甚至几百万美元,而激光武器的单次发射成本则可能仅为几美元。
激光武器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高效、机动、集成等优点,能够迅速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比如,俄罗斯的无人机在面对激光武器时,机动性就不再构成明显优势,因为激光可以快速摧毁敌方设备,打破其机动战术。
中国的激光反无人机系统
在这一领域,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2023年7月20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首次在宣传视频中展示了其OW5-A50激光防空系统。在早前的珠海航展上,OW5-A50就已经亮相,展现了它卓越的作战能力。该系统的输出功率可达50千瓦,能够在几秒钟内摧毁敌方无人机的电路系统,使其迅速坠毁。
此外,OW5-A50的攻击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且无需反复装填弹药,具有较高的作战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车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OW5-A50具备极高的机动性,可以有效扩展防御范围,并与其他防空系统协同作战,形成更为严密的防护网。
激光武器的局限性
尽管激光武器具备显著的优势,但要完全应用于战场,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激光武器对天气条件非常敏感。例如,雾霾、阴云天气或风暴等极有可能使激光能量散射或吸收,从而影响打击效果。更糟的是,大气湍流和不稳定的气候条件可能使激光路径偏移,降低其精度。
此外,激光武器的作战时间较为有限,全天候作战能力不强。如果无法克服这些问题,敌方的无人机可以利用天气等自然条件规避激光攻击。同时,激光武器的能量消耗极大,如何在战场上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来说,激光武器作为反无人机系统,确实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或许会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然而,目前激光武器仍面临一些技术瓶颈,距离全面投入实战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突破。对于中国来说,未来有望通过不断优化与创新,将激光武器系统提升到更加成熟和实用的标准,成为世界领先的军事力量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国元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